2025年10月17日,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提供学术支持的"海上论坛-关节外科发展与趋势"学术盛会,在上海虹桥绿地铂骊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关节外科及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行业前沿发展。
开幕式上,大会执行主席钱齐荣教授、上海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伟滨、上海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张长青、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夷征宇、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坤正分别致辞。几位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节外科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关节外科发展提供战略性思考路径,探索创新机制,为关节外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会场论坛创新性地设置三大特色板块:
1. 焦点透视:围绕"关节外科临床实践中的焦点、痛点与难点"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关节外科同仁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决策参考,对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前沿探索:聚焦"数字智能、生物医药与工程材料"的融合发展,展示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新型生物材料应用等创新成果。
3.跨界对话:通过"产学研医工金管--大家谈"环节,促进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金融和管理部门的深度交流。
会议采用"专家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头脑风暴"的创新形式,台上台下互动热烈。与会专家就关节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碰撞出许多创新思路。
海上论坛还设立四个分会场:
膝骨关节炎影像学标准与干细胞治疗专题会
本分论坛作为“海上论坛-关节外科发展与趋势”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骨科、影像学、再生医学、临床研究、AI大数据模型及产业界多学科专家。会议由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关节组组长钱齐荣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致开幕辞。论坛聚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新临床进展及人工智能在核磁共振定量分析中的方法学创新,会上既有专题汇报,又有热烈讨论 ,讨论深入、务实。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王存玉教授围绕“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与焕新”作专题报告,高歌博士强调,细胞治疗产品开发核心在于临床和CMC,并分享了新药准入与商业化的关键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蔡宏教授 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院长段琦,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前沿视角。
与会专家围绕干细胞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疗效评价标准和干细胞的研发过程及其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进行交流,以“背景介绍—提出问题—形成共识”的路径层层推进,指出干细胞治疗机制不仅包括软骨修复,更重要的是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治疗应以临床症状和功能改善为核心评价指标。软骨定量评价目前主要依靠MRI等影像学,但现阶段尚未形成公认的临床标准。当前应积极探索影像学变化相关指标,作为辅助支持。干细胞治疗的评价需合理设置,既关注软骨形态变化,更需要重视疼痛缓解、炎症控制及功能提升。建议骨科医生积极参与疗效评价体系的制定,结合患者反馈和真实临床需求,推动更实用、客观的评价标准落地。
上海“骨筋奇谈”骨科菁英辩论会:
上海长征医院、仁济医院、上海七院和光华医院四家医院年轻才俊就“现阶段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是获益大还是代价大”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会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上海骨科界的学术活力和创新精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类,形式的学术活动对促进骨科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临床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骨科加速康复推进工程研讨会:
本分会场研讨会邀请多名骨科领域权威专家,参会代表座无虚席。会议通过:骨科加速康复疼痛管理策略 、加速康复前沿技术分享、科研引领关键技能提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课与讨论。
会议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为骨科加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必将推动我国骨科ERAS工作迈向新高度。
髋膝关节置换出血防治规范专家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关键环节——出血防治,汇集国内30余位顶尖关节外科专家,就“What's New - 止血防治理念与技术新进展“和 ”Best Practice 止血防治理念与技术中心经验分享“两大专题展开深度探讨。本次研讨会通过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循证医学与临床经验相印证、技术创新与规范操作相统一,为提升我国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性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
自2015年创办以来,"海上论坛-关节外科发展与趋势"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成为中国关节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学术盛会之一。2023年,论坛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收录于《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版》,标志着其学术价值与行业影响力获得国家级认可。
今年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促进关节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必将推动我国关节外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